湖北禁毒网

湖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戒毒方略 >社工园地 >正文

禁毒社工余保华:深情守护 温暖相伴

2020-09-10 00:00 湖北禁毒微信126

  余保华曾是一名中学教师。擅长做思想工作的她,十年前走上禁毒战线,成为孝感市孝南区杨店中心戒毒社区的禁毒社工。每天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朝夕相处,耐心地为他们做心理疏导,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她用实际行动深深温暖着每个迷途者的心灵。

  拿出一摞日记本,余保华笑着说:“我十年来的工作生涯全记在这里!”翻开日记,里面详细记载着她每天的工作情况:走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和帮扶对象交流谈心,某处的广告牌可以加上禁毒宣传内容,什么时候举办演讲比赛、禁毒知识讲座、志愿者宣传活动,哪些工作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别小看这些日记,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呢!”余保华说,通过整理日记,2019年她写了禁毒志愿者培训教案《初心无悔为着杨店那方净土》、中小学生毒品预防知识讲座教案《敬畏生命 远离毒品》和壮丽70年征文《又是一年丹桂飘香》。


真诚相待 做管控对象的知心朋友

社会上,很多人谈“毒”色变,生怕和吸毒人员扯上联系。刚从事禁毒工作时,余保华也有过惶恐。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她渐渐意识到吸毒人员是违法者,也是病人、受害者,他们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

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社戒社康人员往往多次受处罚,让他们主动配合戒毒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干什么不需要跟你说,你凭什么管我?”“我有要紧事,没时间到社区来,以后别再打电话了!”余保华联系社戒社康人员时,经常得到这样的回应。于是,她调整工作方法,闭口不谈管控的事,而是嘘寒问暖,想方设法走进他们的内心。



陈集社区的小旗在武汉打工时染上毒品,被公安机关处罚过。后来,她回到杨店结婚生子。到中心戒毒社区报到时,小旗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余保华关切地说:“犯错不要紧,关键是能改正……你现在有了家庭和孩子,更加要珍惜自己,有问题随时跟我说。”

攀谈之中,小旗道出了内心顾虑:原来丈夫和婆家都不知道她吸过毒,她害怕家人知道了会影响家庭关系。“别担心,咱们加个微信,有事我提前通知你,尽量不让别人知道你的事。”

就这样,余保华成了小旗的知心大姐。有什么心里话,小旗都会跟她说,而且十分配合中心戒毒社区的工作,严格遵守社区戒毒协议,按时接受尿检,再也没有碰过毒品。



  温暖的笑容,真诚的话语,热情的态度,让余保华逐渐赢得社戒社康人员的信任。她主动留下手机号码,欢迎随时“打扰”,有空就找他们聊天,了解思想动态,询问身体和生活状况。今年疫情发生之后,余保华定期在微信群和QQ群发送科学防疫知识,在线对所有管理对象发出提示。得到大家的回复,她才安下心来。


精准帮扶 让戒毒人员重拾信心

和社戒社康人员成为朋友之后,余保华有了更多机会了解他们。其实,很多涉毒人员渴望能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因求职、创业四处碰壁,缺少亲人朋友关心,生活没有着落,才会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凤集社区的小义早前在不良朋友的引诱下吸毒,因多次被公安机关查处被送往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4月,他解除强戒后回到杨店接受社区戒毒。毒品害得他妻离子散、生活无着,小义决心痛改前非,彻底远离毒品。

在余保华的鼓励下,小义成立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可是,因为吸毒,家里的积蓄早被挥霍一空,公司开了不久便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得知情况,余保华很着急,生怕小义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受到强烈打击。她不断地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终于帮小义的公司争取到创业贷款和政策扶持。

“谢谢华姐,我一定好好经营公司,靠勤劳的双手开始新生活!”小义连声向余保华表示感谢,眼里满含热泪。从此,他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严格遵守社区康复协议,无论是常规尿检,还是抽查,都十分配合。小义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公司,业务越做越好,2019年公司走上正轨,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有了盈利。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义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还向社会捐赠2000元现金和一万多枚鸡蛋。他跟余保华说:“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我得到了您和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想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点贡献!”  

将军村的小飞辍学后和一群瘾君子混在一起,染上了毒瘾。2018年,杨店中心戒毒社区收到武汉市公安局寄来的对其进行社区康复的决定书。余保华多次上门,小飞总是不在家,电话也经常不接。她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和对方取得联系,劝说道:“小飞,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还是听姐的话回来找份工作。这样可以远离毒友,还能照顾孩子,多好……”

在余保华的耐心劝说下,小飞回到了孝感。余保华赶紧联系招工企业,为他找到一份到当地电子厂上班的工作。可以自食其力,还能照顾家庭,小飞的生活恢复了正常,彻底跟过去的朋友断了联系。

十年来,余保华帮扶过64名社戒社康人员,其中有31人成功解除社戒社康。“看到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当然还有满满的成就感!”谈到这里,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细心帮教 真情呵护暖人心

在帮扶管控的过程中,余保华坚持总结工作经验,并大胆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她发觉,以往一对一的工作方式对于跟戒毒人员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很有用,但短时间内效率不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成效,她尝试使用小组互助法。

2019年,余保华将其管理对象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的老万和小飞是叔侄关系,而且都是将军村村民。老万的两个儿子在深圳打工,身边没有子女;小飞从小失去父亲,缺乏亲情关爱。老万说:“看到小飞,我就想到自己的儿子。我一定好好表现,给孩子做个榜样!”小飞则表示:“老万是我的长辈,总是语重心长地劝我改邪归正,我不想让他失望!”就这样,两人在精神上互相慰藉,生活上互相督促和帮助,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第二组是东店社区的小瑞、小军和小雄。三人年龄相近,又是同村人。小瑞最早远离毒品。余保华经常组织他们一起参加活动,由小瑞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戒毒感想。在同伴的影响下,小军和小雄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变,相继成功解除社区戒毒。他们纷纷向小瑞看齐,认真工作,好好生活,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有人说,禁毒社工好比是灵魂的摆渡者。“我喜欢这样的称呼。禁毒社工和教师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用耐心和爱心重塑人的思想和灵魂,只是工作对象不同。”余保华说,做禁毒工作的过程中,她的从教经验刚好派上了用场。



杨店镇方圆127平方公里,要做到工作疏而不漏,仅靠禁毒社工还不行。余保华利用人脉资源,积极发动身边的老师、医生、网格员、村干部、退休人员加入禁毒志愿者队伍,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

“禁毒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余保华说,除了帮扶戒毒人员,她经常和村干部、网格员一起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向村民宣传禁毒法律法规、毒品知识、拒绝毒品的小妙招。

杨店镇桃花驿小学的刘喜鸿老师、杨店初中的彭恒文老师,他们在课上课下讲解毒品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杨店医院的杨此贤医生,用身边案例讲解毒品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向戒毒人员进行禁毒宣传。“跟大家一起努力,做着十分有意义的事业,我感觉并不孤单,还收获了很多快乐。”

余保华说,她会坚持奋战在禁毒一线,继续写禁毒工作日记,用真情和温暖,帮助更多迷途者驱散黑暗,点亮他们回归正常生活道路的灯塔。



来源:湖北禁毒微信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