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禁毒社工“袁姐”
袁芳,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窑湾街道中心戒毒社区禁毒社工,扎根在社会化禁毒工作第一线,在新时代禁毒斗争的征程中,她不仅在禁毒宣传工作上贡献力量,更在严格管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及有一般吸毒历史人员的同时,走进他们的家庭,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真正做到预防与管控齐抓共管,帮扶与救助责任上肩,成为一名优秀的禁毒工作者。
找份“闲差”,成了禁毒社工
2015年初始,袁芳32岁,孩子才两岁多,了解到禁毒社工这份工作有双休,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她就积极报考并欣然上岗了。
上班以后,当她发现所管控有吸毒史人员名册上的人有强隔过好几次的,有样貌出众的美女,还有年纪轻轻的90后……她就知道了这份“闲差事”不可能闲得住,这些人现在还在吸毒没有?近况怎么样?他们的家人知道吗?……她总是在想:我得弄个清楚,这些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以及社会面有吸毒史人员都要按照规定管控起来。从此,在宜昌市西陵区窑湾街办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见袁芳穿梭在中小学校开展禁毒知识宣讲、在各个禁毒活动之中发放宣传单页、拿着仿真毒品向民众一一解答、而且还深入一个个管控人员及其家庭进行家访、走访的“积极分子”....要操心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忙。
禁毒社工,这是袁芳踏入社会以来的第四份工作,转眼四年多过去了,看她越干越有劲,都说她找到了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连她自己也常说:“现在这份挽救灵魂与生命的阳光事业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而且还有了一个为之自豪的称谓——禁毒社工袁姐,真是天大的幸福!”
四年多禁毒社工生涯,从梦想当“闲人”到今天的“忙人”,从对禁毒工作的懵懂无知到今天的行家里手,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拍案而起,“袁姐”声名远播
成为禁毒社工之前,因为吸毒人员毕竟是袁芳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想到吸毒后的人各种面目狰狞、疾病传染、精神异常等画面,就感到恐惧。甚至当她去所管控人员家里上门入户的时候,面对的却往往是这些人员的躲避、拒绝、谩骂、甚至威胁。
有的说“你别再来了,我的事与你无关,不要你管”;
有的说“你们干嘛来我家里?我没话和你们说”;
还有的甚至说“姓袁的,干嘛老盯着我?你跟我有仇啊?”……
面对这种情况,她也常常问自己:禁毒社工难道和被管控人员是一对天敌吗?我们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和谐共处呢?
管控人员李某夫妇,一直在家啃老,对于社区戒毒非常抵触,袁姐多次上门,他们不是故意躲避,就是拒绝配合。终于有一天袁姐和同事再次上门的时候,李某恶狠狠地指着她的鼻子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混社会的大哥,你要再来骚扰我们,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袁姐很淡定,她知道李某并没有其他严重劣迹,他使出的这招儿只不过是想吓走她,于是,她毫不客气一拍桌子,大声对他说:“我告诉你,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管你们的大姐大!你要是不服从管理,我缠你一辈子!”
李某一下愣住了,显然他没有想到,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在面对常人闻之色变的有吸毒史“案底”人员时,竟然有如此的勇气。他立马冷静下来,态度缓和了许多,最后他对袁姐说:“除了我的家人,没人敢管我,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我们非亲非故,能这么对我的真的算是我的亲姐了!”经过这次的交锋,袁姐和李某之间反而变融洽了。后来,李某还成了袁姐的一个帮手,当有管控毒人员失联的时候,他也经常主动去帮忙在“朋友圈”带话,找到之后总会对他们说一句:你们不给我“袁姐”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
从此,在她辖区管控人员的圈子里,便有了“袁姐”这个称呼的存在。
一细三情,探索“温度+力度” 工作模式
袁芳认为,只有真心实意,帮扶救助,才能使他们转化回归。具体做法:
常言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虽然他们的人生走了弯路,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袁芳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去帮助他们、去温暖他们,总有一天他们会接受我的付出。
“一细”:抽丝剥茧,首先解决找人难问题
在2018年十九大安保期间,社区戒毒人员赵某就是一名找不到人的管控脱失人员,他而且是典型的常租客,为了隐藏和躲避管控或打击而在外租房,这次即使通过信息化系统找上门去,发现他已搬家导致再次失联。而此次“清零”行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袁芳采用惯性思维,猜想他对此地熟悉已久,惯性使然,他应该仍然在附近居住。最后进一步在物业公司、社区网格、房屋中介的共同核查帮助下找到了他最新的住处和其老婆的电话,很快的联系上并被见面列管。所以,所管控人员一旦脱失,要分析具体原因和动态,他们也有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有了这一个层面的考虑就大大增加了管控成功的几率。
三情之一:尊重人格,友情相处
社会的歧视,是这些有吸毒史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戒毒难,戒毒之后融入社会更难。
前不久的一天,社区戒毒人员雷某的母亲专程给袁姐送来一盆绿萝,她说:“多谢你为我救回了儿子,没有你们这么久以来的帮助,我们母子俩的生活是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是的,雷某有四五年吸毒史,因为“吸毒人员”的标签,导致他不敢抬头走路,甚至封闭自己长期闭门不出,生活靠母亲一人种地收入勉强支撑着。可是袁芳却常常对他说:“在别人眼里,你是一个吸毒人员,但是在我的眼里,你只是生病了,如果你信任我,就当我是你姐,我们一起重新站起来!”现在,雷某干回老本行做起了花卉种植,日子逐渐恢复了正常。
三情之二:提供就业,真情相助
袁姐在和管控人员聊天中经常听到他们说“吸了毒后感觉时间过得快一些”、“没事干闲得慌才忍不住吸几口”等等曾经吸毒的原因感受,意识到就是因为没有工作才让他们无所事事,摆脱不了旧的朋友圈。在2018年1月31日,宜昌市禁毒办联合宜昌点亮公益工作室、宜昌市天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汽修技能培训的平台,并命名为“1.31”禁毒公益行动。在这样好的契机下,袁姐先后力推阿清和阿超两名社区戒毒人员前去学习汽修技能,到现在,阿清已由学徒岗位转为正式员工,阿超也逐渐融入这个有爱、有寄托的集体。现在,阿清最常说的一个段子就是:以前别人问我老爸你儿子在干什么,老爸都无以言对;现在好了,他能得意洋洋的说“我儿子会修车了!”
三情之三:不服管教,无情震慑
对于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人员,袁姐认为,直接向公安机关上报情况,让他们去戒毒所里强制戒毒是最好的方法。
社区戒毒人员小周的家里,几乎每隔三五天袁姐就得去一次,因为第一次去他家里的时候,他的父亲那惊慌失措、万念俱毁的表情始终停留在袁姐心里,久久不会忘记。周父说:“他原本有一个姐姐,比他大很多岁,就是因为吸了毒跳河死了。万万没想到儿子也这样……”所以,袁姐同情这个充满悲剧的家庭,屡次劝诫小周,即使他感到厌烦和不理睬也一次次的不厌其烦的上门去。但是,该讲的道理也讲了,他仍然我行我素。袁姐一直以尿检为硬性管理指标,凡是拒绝报到、逃避尿检、违反戒毒康复协议的人员应直接向公安机关上报,所以毫不手软、按照规定把小周送进了强隔所。近年来,类似小周这样被袁姐掌握了复吸、偷吸情况的吸毒人员有两人,均被无情震慑,直接强隔。
磨砺锋芒,打造全能禁毒社工
在袁姐眼里,禁毒社工要会讲课。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讲课。讲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毒品的防范知识,戒毒的方式方法等。讲课的对象包括辖区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居民等。
袁姐通过学习,通过从小范围讲到大范围讲,从上小课到上大课的锻炼,从最初的主动申请上门讲课,慢慢变成被各单位、社区、学校邀请去讲。近年来,她还在各地、各街办、各社区除了讲解毒品知识,还开始了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方面的培训讲课,利用各种网格员春训活动、各单位的主题党日活动、单位内容夜学课堂等机会,把日常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一一和大家分享交流,这种“接地气”、“零距离”的方式才更真实更动人更有说服力。2018年5月、2019年5月,她还两度参加了全市禁毒工作巡讲汇报,2018年还参加了全市以及全省禁毒演讲比赛,分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截止目前,袁姐从自己街道社区慢慢延伸到全区,全市,甚至到省外,已累计宣讲了六十余场。每场都力求比上一场更好,逐渐精进讲课的能力。
同时,禁毒社工要会组织活动。在策划组织禁毒宣传活动中,除了在“6.26”国际禁毒日、“6.3”虎门销烟等特殊节点举办活动,营造氛围外,还可以结合乡镇、街道、社区和其他组织开展的社会活动,主动申请把禁毒宣传融入其中,比如组织禁毒志愿者在学校门口、社区广场、医院、娱乐场所等地方发放禁毒宣传资料、排演禁毒节目、开展禁毒知识竞赛、放映禁毒影片等,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毒品预防知识,逐渐在辖区形成人人知毒害,人人防毒害的良好局面。
还有,禁毒社工要会创新方法。如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订阅禁毒书籍报刊,带戒毒康复人员参加公益活动,安排戒毒康复人员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到强隔所里为强隔人员进行禁毒知识讲座等方式,还可以联合微信公众平台、视频网络直播、微电影方式,以及向戒毒康复人员推介关注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号、分享人民禁毒网的禁毒文章等方式,来创新禁毒宣传方法,浓厚禁毒氛围。近日,由袁姐参与的西陵区禁毒宣传快闪影片、禁毒歌舞《从头再来》已经上演,她还为辖区禁毒宣传专门编制“美篇”平台,无时无刻在宣传禁毒信息,分享正能量。
全面履职,提升能力
为了尽可能的发挥禁毒社工在禁毒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禁毒社工还必须做到“四能”:
一是能对上协调工作。中心戒毒社区设置在街办、乡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协作指导,来增强禁毒工作的功效。这就要求禁毒社工有会协调工作的能力,做到能和街办、乡镇各部门协调好与禁毒相关的各项工作,跟民政部门协调低保,跟人社部门协调就业,跟妇联部门协调家庭矛盾、纠纷处理等。几年来,袁芳通过以上协调,为戒毒康复人员解决低保6人,解决廉租房3套,安置就业7人。
二是能对下指导业务。在社区和村社与禁毒社工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各社区的书记、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了,通常戒毒康复人员的第一手资料都是来自于他们,每次入户上门几乎都要和社区书记、网格员、民警打交道,还有禁毒志愿者、义工等民间组织。期间,禁毒社工就要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适时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袁姐会经常到社区指导网格员如何与吸毒人员谈话,如何通过吸毒人员的行为表现判断他们是不是复吸等。有一次,社区一位网格员就把信息反馈给袁姐:“袁姐,我刚刚看到张某拿着注射器,情绪异常,还口出狂言,跟你说的吸毒症状很相似呢,你帮我查查他是不是吸毒人员啊?”袁姐先安扶了网格员,然后根据她提供的身份证号码查询,排除了张某是吸毒人员后,还是叮嘱网格员要及时跟社区民警反映此情况,以免事态扩大。
三是能解决困难问题。帮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是禁毒社工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能力。戒毒康复人员的家门难进,有时候上门了还被当成多管闲事的人而一脸不高兴和厌烦,问戒毒康复人员问题也不爱搭理,跟他们约时间尿检也拖延时间或是因偷吸而不敢前来,想要解决此类进门难、交流难、尿检难等问题,对禁毒社工而言就是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管用的方法。
比如:社区戒毒人员杨某就因毒致贫,并且腿有残疾,当他服刑8个月回来的时候,自己又无力解决相关保障,心里又透露出那种渴望。袁姐了解了情况之后,就立即通过社区民政帮助他解决了一份临时救助金1000元,让他感受到社区是关心他的,同时也发动他的亲友为他联系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就这样解决了他的实际生活困难。袁姐常说“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只有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急人之所急,才能更人性化的挽救弱者”。
四是能动员社会力量。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它必须依靠广大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共同施策,共同发力,才能有效治理毒品问题,让更多的吸毒人员回归转化。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懂禁毒的并不多,主动关注禁毒的也不多,这就需要我们专职社工主动担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禁毒的责任,通过主动上门宣讲禁毒法规,毒品的社会危害,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通过不厌其烦的宣讲以及诚恳态度,感化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最后争取得到支持。比如民政、人社、妇联、团委、禁毒委成员单位等,都是要争取的主要对象。
看浪子回头,人生亦无怨无悔
袁姐在工作笔记中常常感叹:每当我看见因为吸毒而支离破碎的家庭,每当我看见一个个吸毒人员无助的眼神,每当我看见涉世未深的孩子被毒品戕害,心痛之余也恨自己力量的渺小。
袁芳和她的同事们走进家庭,为挽救每一位吸毒人员百折不挠、苦口婆心;走进校园,用爱心和专心筑起青少年禁绝毒品的防火墙;走上街头,唤醒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深入每一个角落,动员社会各界履行禁毒义务和责任。
今天,袁芳管辖吸毒人员159人,管控率已达85%,回归转化率已达75%。
现在,她的微信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短信:
“袁姐,我刚从外地回来,周四过来尿检你有时间吗?”
“袁姐,我老婆怀二胎了,我一定好好过日子。”
“袁姐,我唱一首歌给你听听吧。”
“袁姐,你给我介绍的工作已经过了试用期了.....”
一声袁姐,是爱的回应,是心的接纳。禁毒社工,用有温度的关爱,去感染每一位吸毒人员,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袁芳常想,毒品危害的不仅是一个人健康的肌体,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禁毒社工以微薄之力将一个个濒死的灵魂从黑暗中拯救回来,这,何尝不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袁芳坚信:一名禁毒社工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我们汇聚成为了一股洪流,便成为了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体现者。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