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图:细心的“吴姐”
作为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副主任,吴宏图的细心是出了名的。这一点,从他接待戒毒康复对象及其家属的细节中,就能看出来。
一张热情的笑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杯温暖的热茶、一次诚恳的交流。交流过程中,要满腔热情、平等待人,不能态度生硬;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不能急功近利;要灵活处理、注重实效,不能机械呆板。
因为做事“比女同志还细心”,不少社区居民和戒毒康复人员亲切地把吴宏图称作“吴姐”。
正是这份细心,从事社区禁毒工作三年来,吴宏图收获了许多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属的信赖,也总结出一套消除戒毒康复人员戒备心理,走进他们内心的方法,那就是“暖其心”、“育其人”、“用其长”、“安其身”。
暖其心 让吸毒人员感受平等与尊重
周某、陈某夫妇均是涉毒人员,两人是重组家庭,按常理都要去往社区报道,但只有周某一人前来。
得知陈某因担心受轻视不好意思来社区。吴宏图没有说什么,热情诚恳地接待了周某,像朋友一样跟他交流谈心,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困惑。
吴宏图跟周某说,只有彻底戒断毒瘾,才能解除因吸毒带上的枷锁,“我会全力以赴帮助你!”对话中,周某感受到吴宏图的真诚,慢慢消除了最初的戒备和焦虑,不仅自觉配合社区禁毒,还主动表示下次把妻子和身边的吸毒人员都劝过来。
果然,没多久,周某的妻子及毒友十多人,先后被劝到中心戒毒社区签订社戒(社康)协议,同意接受社区管理,定期尿检。“其实很多吸毒人员并不排斥社区戒毒,只是担心受到歧视和偏见。”
育其人 教会吸毒人员与家属沟通
许多吸毒人员走上吸毒之路,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关系不够和谐,比如父母对子女缺乏关爱或者不懂得与他们沟通,动辄打骂,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子女涉毒后,如果父母仍旧采取之前的教育、沟通方式,往往会削弱他们戒毒的意愿和决心,让其戒毒之路更加艰难。
对于禁毒社工而言,除了劝导吸毒人员戒毒,还需要了解其家庭情况,从家人入手,帮助吸毒人员找到与家人正确沟通的方式。
社康人员柳某的父亲因沟通方式不当,导致父子产生激烈冲突,柳某也自暴自弃,不愿配合接受社区禁毒工作。吴宏图分别找到父子两人,展开长聊。他告诉父亲要学会尊重孩子,耐心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也告诉柳某要学会理解和体谅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通过吴宏图的细心开导,柳某和父亲冰释前嫌,决心彻底戒毒,好好生活。回忆起父子两人拥抱在一起和解的场景,吴宏图至今仍印象深刻。
用其长 帮助吸毒人员自食其力
吸毒人员戒毒后容易复吸。帮他们彻底戒断毒瘾,让他们有一份正经稳定的工作,远离之前的圈子显得尤为关键。“其实很多吸毒人员工作能力很强,我们要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金某兄弟三人均涉毒,曾多次进出戒毒场所,屡教不改。吴宏图与社区综治干部多次上门与金某兄弟谈心。
后来,老二身患疾病去世,吴宏图以此为契机,再次上门找到老大和老三,告诉他们年迈的母亲需要他们的照顾,“你们继续吸毒图一时开心,却连累老母亲孤苦无依,你们忍心吗?”就这样,吴宏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打开了金家兄弟的心扉。他们同意接受社区的管理,并定期进行尿检。
在吴宏图的鼓励和帮助下,兄弟俩找到了适合的工作。目前,金家老大已是某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老三则是一名保安,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安其身 为吸毒人员提供帮扶
张某因吸毒与妻子离异,父亲在这期间因病去世,仅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的变故和外界的谴责,令张某孤独苦闷,变得消极避世,沉默寡言。
吴宏图同情张某的处境,担心他做极端的事,多次上门找他谈心,极力抚慰他的心灵,同时多方打听,帮他联系社区落实低保政策,将其确定为社区重点关注弱势人士,缓解目前的困境。
渐渐地,张某思想发生了转变,变得开朗健谈起来,也主动配合社区戒毒工作。他常说:“多亏了‘吴姐’,要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无业、家庭困难,是许多吸毒人员的常态,吴宏图一直把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提供帮扶,以重树他们生活的信心。
对于这些吸毒人员来说,他既是禁毒社工吴宏图,也是“吴姐”。
来源:湖北禁毒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