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工陈城:誓将禁毒进行到底
谈及禁毒社工,大家想到的往往是热忱服务的暖心姐姐,或者是善解人意的知心妈妈。女性社工与生俱来的细心,让人感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男性社工具备的特有优点也让他们成为禁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陈城就是这样一名稀缺的禁毒社工。六年来,他从门外汉成长为禁毒工作能手,有过困惑,有过心酸,不过感受更多的是自豪。每当看到社区的涉毒人员成功戒毒,他就觉得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微薄工资带来的生活困惑全部荡然无存。
勤学善思 创新方法显成效
钟祥市郢中街道中心戒毒社区地处市区中心,辖22个居民委员会,4个村民委员会。因地广人多,禁毒社工的工作任务很重,压力也格外大。
2014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在全国吹响“集结号”,要求各省市区政府建立中心戒毒社区,全面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郢中街道办事处是荆门市首批试点单位,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社区干部陈城“临危受命”,成为中心戒毒社区的禁毒社工。
这项工作在全国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从组织建设到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从禁毒基本知识到专业工作技能,陈城当时是“两眼一抹黑”,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
为了成为合格的禁毒社工,陈城一切从头做起,认真研读戒毒康复工作相关的文件及法律法规,虚心地向禁毒部门工作人员求教。
经过细学慎思、反复研判,他摸索出一套较适合社区戒毒工作的“三四五”工作法,即“三统一”,统一工作机制、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台账档案;“四跟进”,源头跟进、管理跟进、帮教跟进、考核跟进;“五提升”:提升管控率、提升法律意识、提升生活信心、提升适应能力、提升戒断率。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三四五”工作法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家、省市禁毒委的充分肯定。
倾力相助 唤回迷途涉毒人员
做好禁毒工作,仅有工作技能和方法不够,还要用心关爱吸毒人员,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品的危害。
多年来,陈城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吸毒人员,见过无数因吸毒造成的家庭悲剧,内心感触颇多。
郢中街道中心戒毒社区的社区戒毒人员胡某刚过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却因吸毒成瘾脾气十分暴躁,经常与父母、妻子争吵。胡某的妻子无法忍受,多次提出离婚。胡某的父母也不愿再接纳这个儿子。
看着孤立无援的胡某,陈城主动伸出援手,多次上门了解其成长环境,跟胡某的家人交心沟通,劝说他们给予胡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陈城还反复做胡某的思想工作,讲明毒品对个人和家庭造成的危害,以及身为儿子、父亲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渐渐地,胡某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与家人争吵,还向陈城吐露了心声——他决心彻底戒断毒品,努力创业,把儿子培养成社会栋梁。
在陈城的鼓励和帮助下,胡某的家人重新接受了胡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家庭氛围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33岁的江某是社区唯一进过强戒所的女同志。陈城经常通过微信了解她的近况。久而久之,江某把陈城当做可以信任的朋友。
“我复吸了,现在怎么办?”一次聊天中,江某主动说出了这个“坏消息”。交谈之中,陈城得知,江某因为离异情绪低落,通过吸食毒品麻痹自己。
在陈城的悉心劝导下,江某清醒地意识到她无法自行戒断毒品,于是到公安机关主动要求进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临走前,她向陈城保证说:“这次我一定好好戒毒,以后争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看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成功戒毒,我觉得特别欣慰。”多年来,陈城成功帮助18名吸毒人员戒掉毒品。
无惧艰难 工作善打“组合拳”
为了持续推进戒毒康复工作,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彻底戒断毒瘾,陈城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把禁毒宣传教育、吸毒人员管控和帮扶救助工作融为一体,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开展禁毒宣传时,除了传统的发传单、挂横幅、树展板等宣传方式外,陈城组织网格员利用每日“双巡”工作,进门入户,普及禁毒知识,并利用人口普查的机会,进行精准宣传;以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基地,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以郢中街道禁毒文艺宣传队为总队、村社区禁毒文艺宣传队为分队的26个100余人的宣传队伍,展演小品、歌舞、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断创新禁毒宣传方式。
吸毒人员管控方面,陈城坚持做到“三个强化一个特殊”,即强化尿检措施、日常管理和远程管理,同时开展特殊管理。通过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发展为信息员,陈城摸清了20余名隐性吸毒人员,及时预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现象。
帮扶救助工作中,除了对家庭困难的吸毒人员申请政策帮扶,对无技能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陈城还经常开展“软”性帮扶,培养社戒人员的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尽力为他们介绍封闭管理工厂的工作,降低其接触毒品的机会。同时,他努力帮助社戒人员创业,为他们点亮生活的希望。
“以后的工作中总会出现新的问题,遇到更多困难,但我不怕,会始终带着对工作的热情、对吸毒人员的关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在这禁毒之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陈诚坚定地表示。
来源:湖北禁毒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