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禁毒网

湖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戒毒方略 >社工园地 >正文

陈卓:禁毒社工的三种角色

2020-11-22 00:00 湖北126

  “卓姐,五一有空来参加我的婚礼啊!”看着微信上弹出的这条消息,陈卓露出欣慰的笑容。

  类似的场景,陈卓遇到过有很多次。都说同样的事情经历多了,再特别也见怪不怪,可是对于每个吸毒人员的转变,她都记忆犹新,“这大概就是常见常新吧!”

  陈卓是潜江市总口管理区中心戒毒社区的一名禁毒社工。86年出生的她,在这份工作上已经坚持了4年。在当地,陈卓的名气很响亮,不少人提起她,都是一个词:人美心善。

  陈卓没有辜负这份褒奖,曾被潜江市禁毒办评为“最美禁毒社工”称号。四年来,这名85后禁毒社工在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


  吸毒人员的服务者

  为生活困难的吸毒人员申请和办理低保,为自主创业的吸毒人员申请办理创业贷款,甚至为长期失眠的吸毒人员购买CD机和轻音乐光碟助眠……

  很多时候,陈卓不像是一名禁毒社工,倒像是吸毒人员身边的生活顾问,经常与他们聊天谈话,了解他们的烦忧并帮助解决。

  吸毒人员万某是社会闲散人士,没有稳定工作,每天无所事事,在街头厮混。陈卓走访中了解到,万某父母离异,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让他某对生活缺乏方向感。

  通过多次走访谈心,陈卓渐渐打开了这位孤苦少年的心扉。万某告诉陈卓,他其实很想戒毒,“但我家这种情况,戒了毒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说完,万某用迷茫的眼神看着陈卓。

  得知万某的爷爷奶奶一直在养殖小龙虾,两位老人干活很辛苦,陈卓鼓励万某在家帮两位老人养殖小龙虾,还主动为他们解决了虾池田边的道路问题。

  后来,万某不仅成功戒了毒,也找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陈卓最近一次与万某联系时得知,他和哥哥在潜江市开了一家烧饼加盟店,还在市区购买了房子。去年“五一”前夕,万某邀请陈卓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看着万某从当初的迷茫少年转变成活力青年,如今眼神里流露出满满的坚定和信心,陈卓越发相信,禁毒社工这份工作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1606032191618063.png


  戒毒行为的监督者

  吸毒人员多是社会边缘人士,在用心感化和服务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他们进行管控和监督,才能保证他们戒毒的成果,防止出现复吸的现象。

  禁毒社工需要履行告诫手续,对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人员,配合公安机关依法作出处理。

社区戒毒人员李某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后,没有到社区接受定期尿检。针对李某违反协议的行为,陈卓收集了对相关证据,配合公安机关对李某采取强制隔离戒毒措施。

  此外,工作中,陈卓也遇到一些戒毒康复人员违反协议,但法律、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方式的现象。对此,她采取量化评估,再向执法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张某在社区康复期间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尿检呈阳性,但禁毒法、戒毒条例上没有规定社区康复人员“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可直接采取强戒。

  陈卓根据张某的前科、现实表现、家庭、亲属协助帮教情况、社会交往人员情况和已经掌握的他对社会的危害性等指标评估后,认为他存在着复吸的可能,便与总口派出所商议,决定对其开展毛发筛查工作,最终将其强制隔离戒毒。

  通过对这些戒毒康复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陈卓有效保证了社区禁毒的成效,也加大了对吸毒人员的威慑力度,竭力遏制他们复吸。


1606032269498798.png


  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一名禁毒社工,最终的目标是为公共利益服务。陈卓除了采取各种方式努力让吸毒人员戒毒,还致力于防范化解吸毒人员给社会带来的风险。

  吸毒人员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发怒,吸毒后的行为更加不受控制,如果不加强管控,极易发生危险事件。在对吸毒人员基础管控的基础上,陈卓依托网络信息化手段密切掌握社区吸戒毒人员的行踪动向,严防肇事肇祸情况。

  余某既是吸毒人员又是精神病人。去年国庆和军运会期间,陈卓通过朋友圈发现余某的定位在武汉。为了防止其吸毒或者精神病发作对社会造成危险,陈卓第一时间联系网格员到余某家核实情况,并把情况汇报至总口派出所。

  派出所核实了余某的具体位置后,连忙向上级单位报告,随机采取有力手段将余某稳稳地把控起来,杜绝了辖区吸毒人员在外地发生事故的可能。

  服务者、监督者、维护者,正是这三位一体的角色,构成了85后禁毒社工陈卓的工作日常。


来源:湖北禁毒微信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