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艳娥:吸毒人员需要被信任
“娥姐,我老婆怀疑我复吸,你能不能把检测结果拍个照发给我?”今年10月的一天,符艳娥正在仙桃市干河中心戒毒社区上班,刚刚社戒期满的刘某突然来到办公室,满脸愁容地找到她。
交流中,符艳娥得知,刘某最近工作强度大,有时彻夜加班不回家,妻子怀疑他复吸,在家天天跟他吵架。刘某百口莫辩,只好到社区求助,向妻子证明清白。
“没事,你妻子下次再怀疑,你就带她一起过来做检查。”符艳娥明白刘某的委屈,开导安慰了半天,又打电话给刘某的妻子,劝说她要信任丈夫。经过符艳娥一番耐心开导与调解,刘某与妻子重归于好。
工作中,符艳娥遇到过不少吸毒人员家人对其不信任的情况。这固然有吸毒人员自身的原因,但对于真正想戒断毒品的人而言,家人的怀疑,往往会削弱他们戒毒的决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
“吸毒人员需要被信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戒毒。”符艳娥希望帮助吸毒人员赢得亲友的信任与支持。
“想做一份稳定工作而已”
2017年4月,在朋友的介绍下,符艳娥成为一名禁毒社工。当时,她脑子里对这份工作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想做一份稳定工作而已”。
然而,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看到形形色色的吸毒人员因为各种原因染上毒瘾,吸毒后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病痛加身,或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与社会隔绝……她才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个人、家庭、社会的挽救。
社戒人员汪某尽管被登记在册,但符艳娥在走访时发现他们全家已经搬至广西。多方打听后,她终于联系上了汪某的父亲。符艳娥多次向汪某父亲提出,要求汪某回来接受社区戒毒,却遭到对方拒绝。
“你不希望孩子彻底戒毒吗?”电话中,符艳娥不解地问。“当然想!我就是怕他回去又跟以前的朋友联系。”汪某父亲无奈地说,全家之所以搬到广西来,就是希望儿子能远离之前的朋友圈,让他开始新生活,“现在回去,我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
汪父的话让符艳娥为之动容。经综合考虑与权衡,她和汪某现居住地的派出所进行了沟通与协商,为汪某出具了异地管控手续,让其在当地派出所定期做尿检。
汪父对符艳娥的理解和帮助十分感激,表示他和家人会好好监督汪某戒毒。
像汪父这样为了孩子举家搬迁到外地的吸毒人员家庭,符艳娥见过很多。对每一个吸毒人员家庭,她都尽其所能为他们提供便利,竭力帮助吸毒人员乃至整个家庭摆脱毒品阴影。
吸毒人员需要被信任
尽管这份工作超出了自己最初的认知,但符艳娥从没想过放弃。
符艳娥至今还记得刚做这份工作时,家人对她的叮嘱:“要注意安全,有啥事别硬着来啊。”那时,在符艳娥和家人的心里,吸毒人员还是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危险的存在。随着接触的吸毒人员越多,符艳娥发现,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大多怀有一颗积极向善的心,不愿继续在毒品这条路上沉沦。
对吸毒人员的看法发生了改观,是因为自己接触了很多吸毒人员。如何让吸毒人员的家人甚至整个社会改变对他们的看法,赋予这些真心想戒毒的人员更多关爱和信任?符艳娥觉得,她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吸毒人员熊某因屡次复吸三次走进强戒所,第三次正是被其亲姐姐举报。今年7月,符艳娥和熊某的姐姐一起接熊某出强戒所前往社区签订社区康复协议。
在符艳娥看来,熊某似乎已经下决心悔改,整个过程很配合,态度也很积极。但熊某姐姐在言谈中充满了对熊某的无奈与失望,“我现在真是一点也不相信她的话了。”
符艳娥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熊某姐姐为了防止熊某复吸,每天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与人沟通,也不让她出门工作。“姐姐经常怀疑我买毒品。我觉得很憋屈很不自在,在外面都不敢和其他人说话。”熊某的哭诉让符艳娥意识到,家人的过分猜疑不利于吸毒人员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符艳娥一面劝导熊某,让她多多体谅姐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悔改的决心;一面跟熊某姐姐沟通,告诉她要想让熊某彻底戒毒,仅用“物理手段”是防不住的,更重要的是给予更多关爱和信任,帮助她从心理上脱毒。
经过长期沟通与开解,姐妹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她们姐妹其实感情很深,因为妹妹多次复吸,姐姐心里太担心了才会紧张过度。只要妹妹让姐姐看到自己的决心,两人的关系就容易修复了。”
尽管熊某出所时间不长,难以确定其戒毒成效,但从她每次积极配合社区尿检,有烦心事总会第一时间找禁毒社工倾诉,符艳娥相信,熊某一定能彻底戒断毒品。
不是所有吸毒人员都有错
很多吸毒人员真心悔改,还有许多人并非自愿染上毒品。工作中,符艳娥发现,一些年轻的吸毒人员也是毒品的受害者,他们大多因为无知或者被诓骗才陷入毒品的泥潭。
前不久,符艳娥接触到一位00后的吸毒人员。她是一名未成年的女生,由母亲带着来尿检。交流中,符艳娥得知,女孩一次去KTV被临时抽查,发现吸过毒,在这之前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回忆说,之前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无意间喝了一杯饮料,哪知道里面掺了毒品。“现在的毒品真是防不胜防,哎!”说起女儿的经历,母亲痛心又自责。
见到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员吸毒,符艳娥真切地感受到,禁毒知识和理念的宣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宣传。”
每次开展禁毒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时,遇到年龄大的社区居民,她总会特意叮嘱他们一定要向家里的年轻人普及禁毒知识。“我家也有孩子,我平时经常叮嘱他们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递来的东西。”符艳娥说。
吸毒人员需要被谅解和信任,在符艳娥看来,他们大多是真心想戒毒,也有不少人是受害者。“对他们,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来源:湖北禁毒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