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禁毒网

湖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戒毒方略 >社工园地 >正文

“拼命三娘”江海姣:被扔刀子是基础课

2020-12-07 00:00 湖北126

 “你怎么这么多事?”话音刚落,一把水果刀从房间里扔出来,正对着站在门外的江海姣。

  如果不是同行的民警使眼色,暗示她往身后躲,江海姣恐怕难逃此劫。看着飞来的水果刀,她有点发懵,更多的是后怕。

  这是江海姣去年军运会前走访摸排一名吸毒人员时遭遇的惊险一刻。身为武汉市江汉区的禁毒社工,她对遭遇吸毒人员抵触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

  温柔可爱,笑起来两眼弯弯,说起话来轻声细语,94年出生的江海姣,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软妹”。但在这幅柔软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一颗坚强的心。

  从事禁毒社工工作以来,江海姣做了不少事,拎出来可以组成一个字——“拼”。


1607315465144668.jpg


▲江海姣参加颁奖仪式(右二)


  江海姣的拼是有目共睹的:直面吸毒人员的怒气毫不退缩;争分夺秒为吸毒人员送药挽救生命;疫情期间临危受命连续奋战服务吸毒人员,一度被累病;休息时间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同事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小江,你能不能像个女生一点?”

  正是这份拼劲,让入职不到3年的江海姣晋升两次,从禁毒社工到街道联络员再到如今的区联络员。“对我来说,性格可以软一点,工作决不能软弱。”说这句话时,她面带微笑,语调柔软,眼神里却充满坚定。



拼勇气:直面吸毒人员的怒气 

  小编与江海姣刚聊完,就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她接到电话:一位社工同事在上门走访的路上摔了一跤,腿被摔伤了。“做这份工作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挂了电话,江海姣略显无奈地说。

  事实上,她口中的危险,除了同事路上遇到的意外状况,更多的是与吸毒人员打交道。

  吸毒人员情绪不稳定是常态,如果沟通方式不当,极易引起对方的抵触和排斥情绪,每个禁毒社工初入职时都遇到过类似情况,江海姣也不例外。“被扔刀子,被打都是基础课。”她如是说。

  刚做禁毒社工时,父母担心她,常叮嘱她注意安全。那时,江海姣的脑子里对危险没有概念,只是觉得能够帮助吸毒人员,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1607315734796494.jpg


  2019年9月,军运会前夕,当时已是街道联络员的江海姣,与民警、安保三人来到曾经的吸毒人员彭某家里了解情况以及做尿检。

  彭某属于三年未复吸人员,生活早已回归正常,平时并不是江海姣工作的重点。考虑到军运会举办在即,为了稳定秩序,防范吸毒人员肇事肇祸风险,江汉区加强了对全区在册吸毒人员的摸排管控。

  彭某对于自己始终难以摆脱社区和公安机关的管控早已不胜其烦。在此之前,他每搬一次家,都会有禁毒社工或者民警上门,“你们让邻居怎么看我?”彭某某十分不耐烦,江海姣耐心地安抚他。这时,民警询问彭某是直接在家里做尿检还是去所里做。

  “可能就是这个‘所里’刺激他了,他的语气马上不对了。”江海姣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彭某怒声吼道:“你们怎么这么多事?”紧接着就是一把刀子朝着江海姣飞过来。

  事后,在民警的批评教育下,彭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第二天准时去派出所做了尿检。

  这是江海姣第一次遇到危险的情形,但后来她才发现,这是工作常态。

  “遇到这些场景,不会觉得怕吗?”小编忍不住问道。

  “当然怕了,有时想想自己一个女生,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也会觉得很委屈。”

  但很快江海姣就开始反思,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沟通方式不对。“他们的抵触心强,比如你不能直白的问他跟谁一起住,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之类的话,可以像聊家常一样,跟他说,‘我看你做饭做的蛮好,女儿或者儿子中午回来吃饭吗?’这样你就能通过他的回答知道他的真实情况。”

  通过聊家常的方式,江海姣渐渐掌握了与吸毒人员打交道的诀窍,面对吸毒人员的排斥情绪,也能应对自如。


拼时间:危急时救助吸毒人员

  吸毒人员多数面临的不只是戒毒一个问题,还存在生病、生活困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常常带着这些难题找到江海姣。

  一天,临近下班的节点,江海姣突然接到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吸毒人员江某的儿子,其父亲病危,正在医院抢救,急需要服用美沙酮缓解疼痛。“我父亲现在情况很危急,请您帮帮我!”江某儿子央求道。

  江海姣一听情况紧急,迅速在脑海中组织解决方案。美沙酮是管控药品,必须吸毒人员提前申请并且每天都要到服药点签字领药当场服用,但江某当时不可能亲自到现场,只能由她代领。


1607315789215806.jpg


  代领需要到江某户籍地派出所开具代领证明,再到服药点领药,三个地点距离并不算近,而当时已经处于快下班的时间,江海姣担心开完代领证明服药点医生已经下班,于是反复向医生打电话说明情况,请他晚点下班。

  之后,路上为了防止堵车耽误时间,江海姣踩上自己的小电动在三个地点奔走,终于成功拿到药,接着就带上吸毒人员家属来到江某所在的医院,把药交给江某并录视频监督他喝下。做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8点多,江海姣向江某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当时脑子里什么也顾不得想,就听到江某儿子说爸爸快死了,觉得自己一定要把这个时间抢过来,不然一辈子都有负疚感。”

  后来,江海姣连续6天每天帮江某送药,江某的手术也很成功,终于顺利出院。出院当天,江海姣前去看望江某,还代表社区给他送去生活物资。江某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但在江海姣看来,一句“我不给你惹事”就足以胜过其他千言万语。“吸毒人员大多家境贫困,当毒瘾犯了,就会忍不住去偷去抢,以获得毒资。”

  经常接触吸毒人员,只有江海姣知道,江某的这句承诺有多重。


拼韧性:临危受命连续奋战 

  疫情期间,江汉区所有禁毒社工取消休假,加班加点,全力配合其他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江海姣也在此时临危受命,从街道联络员晋升为区联络员。

  从管控街道的吸毒人员陡然增加至管控全区的吸毒人员,加上对所有情况不熟悉,江海姣一开始也觉得压力很大。“我是那种遇到困难不会想着退缩的人,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江海姣毅然挑起了重担。

  她与各街道加强联系,确保疫情期间吸毒人员不发生肇事肇祸风险。同时配合街道开展防疫工作,为需要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帮37名吸毒人员办理美沙酮减免审批。“一天接五六十个电话都算少的。”

  “很多人觉得,疫情期禁毒社工能做什么?管控吸毒人员与抗疫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江海姣解释道,一方面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一些需要借助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没有办法服药,必须想办法帮他们送药;另一方面吸毒人员生活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正是因为疫情,我们更要关注吸毒人员的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防止出现更大风险。”

  就这样,整个疫情期间,江海姣一直在岗位上连续奋战。疫情刚得到缓解,她就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两周。“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确实挺难熬的。”


1607315583475547.jpg


(注:江海姣住院时的照片,全身长满结节性红斑,双腿不能动弹,连续三天高烧40度不退)


拼热爱:休息时间主动充电

  尽管工作既危险又辛苦,但江海姣没有想过放弃。在她看来,帮助吸毒人员不仅是帮助一个人,更是帮助一个家庭,这份快乐远远大于工作的辛苦。

  她对工作的热爱也落到了具体的行动上。闲暇时间,江海姣每天抽时间看禁毒社工相关的专业书籍。今年9月,她参加了社工资格证考试。

  “其实谁不想休息,但是想到吸毒人员问到我一些专业问题,我有时答不上来,感觉很尴尬,也无法取得他们的信任。”江海姣说,她刚入职时,曾有吸毒人员问她:“我定期做尿检,社区戒毒协议也满了3年,为什么不能在档案中消除我的吸毒记录?”这句话把江海姣问倒了,也让她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

  之后,她开始不断学习充电,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现在,如果有吸毒人员再问我类似的问题或者其他专业问题,我都不会被问倒了。”说起专业,江海姣的脸上写满了自信。11月底,江汉区召开全区社工培训会,她还作为其中一名讲师,为新社工分享了《社戒行为规范》这门课。

  “我就是妹子的外表,汉子的心!” 这是江海姣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最贴切的形容。



来源:湖北禁毒微信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