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禁毒网

湖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戒毒方略 >社工园地 >正文

心系困境戒毒康复人员 ,点滴温情润物无声

2021-03-11 00:00 湖北126

“刘某丽,你在家吗?我们又来看你啦!”2月27日上午,湖北省荆州监利市朱河镇中心戒毒社区禁毒社工彭青、吴权两人又来到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刘某丽的家中,两人手中分别拎着一壶金龙鱼油和一小袋大米。

不巧,刘某丽临时有事外出了,家中只有她父亲一个人在家。彭青、吴权放下米和油,就搀扶着刘父唠起了家常。刘父对他们只能颔首致意,无法开口说话,了解到缘由令人唏嘘不已。

年少无知身陷毒网


社工帮扶重返社会

2009年8月,刘父在湖南长沙遭遇车祸导致大脑左侧凹陷,中枢神经受损无法开口说话,不能从事体力活,劳动能力基本丧失,虽说刘父享受政府低保,但是后期需要长期医药疗养,家境状况颇为困顿。养家糊口全由母亲一人在街上当环卫工和打零工勉强维持。

刘某丽仅念完初中就踏入社会,在超市当售货员。由于年少不懂事和好奇心驱使,刘某丽沾染上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被辖区派出所送去强制隔离戒毒。2019年3月,刘某丽强制隔离戒毒期满解除时,朱河镇中心戒毒社区的社工们到湖北省沙洋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其接回进行帮扶管控。

图片

强戒出所的刘某丽,对比其他管控的吸毒人员,自律意识较强,管控配合也较为积极,但是邻里街坊异样的眼光、周围朋友的疏远、家境困顿的现实,加之求职处处碰壁,让她痛苦不堪。

初次和刘某丽接触,她对彭青和同事们的询问和关切,抱有抵触甚至反感情绪,为什么总是问她的家庭情况?经过彭青和同事们不厌其烦的疏导和抚慰,刘某丽慢慢地从不理解转为接受,最后和彭青她们几位社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彭青认为,家境特殊、生活困难的吸毒人员,很多都是迫于生计、压力过大逃避现实而沾上毒品,只要社会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他们也许就能走出来了。抱着这样的信念,彭青经常帮助刘某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刘某丽以前打工的超市老板嫌弃其吸毒人员的身份,不肯收留她。彭青将刘某丽的情况向镇禁毒办主任汇报后,禁毒办主任协调社区干部一起上门做超市老板的工作,并且给老板签下保证书,保证加强对刘某丽的管控,确保不给超市带来负面影响,老板才勉强同意让刘某丽继续在超市上班。

戒毒康复之路漫漫


感恩社工一路同行


今年2月,春节刚过,刘某丽专程来到中心戒毒社区告诉彭青她要结婚的消息。彭青和同事们特意把她和男友一起约了出来,请他们吃了一餐饭。彭青反复询问刘某丽的男友:“你真的不嫌弃她曾经吸毒吗?”男友向彭青拍胸脯保证:“她知错能改,我很相信她,我们是真心相爱,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片

刘某丽两口子结婚后,在村里流转了十亩水面搞龙虾养殖。彭青和同事们下乡走访时,经常到刘某丽家的龙虾池去看一看,龙虾养殖的生长状况、销量、资金使用情况也成为彭青他们长期念叨的话题。

彭青坦言:“刘某丽这种境况,我们只能说尽心尽力帮助她,她现在成家后的发展状况,我们虽然帮不了什么忙,但我们总想尽一些心意,为她解决后顾之忧”。

刘某丽发来微信:“彭姐,超市有个同事临时有事,我替她在加班,我是犯过错误的人,你们不但不嫌弃我,反而还想方设法关心我,我要是再吸毒我就对不住你们了......”末尾,附带害羞的图像向彭青表示谢意。

告别刘父后,彭青记起刘某丽的母亲,曾说想在街上支口铁锅卖炒瓜子,马上又和吴权一起商量帮她母亲找个好场地的事情。




【素材来源:监利市禁毒办】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