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禁毒网

湖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戒毒方略 >社工园地 >正文

“只要在变好,慢点又何妨?”

2025-08-13 20:16 一级审核126

2020年4月,秦玲花带着满腔热忱,成为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专职禁毒社工。五年来,她先后开展入户走访350余次,精准核对90余条吸毒人员信息,帮扶救助戒毒人员45人......

aec554feb2727eacb017cc4a545b2966.png

从“没底”到“顿悟”:禁毒路上的成长蜕变

初次面对吸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秦玲花内心充满忐忑:怎样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她开始认真学习禁毒相关法律法规,钻研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控方法,琢磨多部门联合帮教的路径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有些力不从心的滞涩。多少次她叩响门扉,迎接她的却是冰冷的拒绝与紧闭的门。

图片 2.png

直到一次偶然的学习中,“助人自助”四个字撞入眼帘,她才猛然醒悟:比起单纯的管控,让服务对象生出自我拯救的力量才是破局的关键。此后,她开始更系统地学习探索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反复钻研社会政策和戒毒成功案例,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接连考取了“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用专业知识指引方向,用耐心和爱心帮助服务对象一步步走向新生。

从“混日子”到“有奔头”:废品堆里的人生重启

秦玲花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戒毒人员李某的样子。那时的他深陷绝望——因交友不慎沾染毒品,曾经体面的工作化为泡影,患上多种疾病,左腿也落下残疾,更被亲人疏远,只能孤身一人,靠救济度日。面对秦玲花的探访,李某满脸抵触:“人生没盼头了,啥都不想干!”秦玲花没有放弃,八次入户走访,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焐热了那颗冰封的心。

得知李某姐姐在县城做废品回收,曾因弟弟屡教不改而心冷疏远,秦玲花便一次次鼓励李某主动联系家人,并帮忙传话、陪同登门。李某的点滴变化被姐姐看在眼里,最终重新接纳了他。后来,李某向姐姐请教,利用自家宽敞临街的房子做起废品回收。渐渐地,在秦玲花和姐姐的帮衬下,李某的废品回收站开了起来。他常开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拿着大喇叭挨家挨户回收废品;如今,经济宽裕了,身体好转了,他整个人也变得神采奕奕。“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再也不会碰毒品了!”

“只要在变好,慢点又何妨?”这是秦玲花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戒毒帮扶工作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但只要方向对,每一步都算数。纵有坎坷,她也从未想过退缩,因为那些被重新点亮的希望,正是她坚守的意义。

为秦玲花点赞!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