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院公开庭审一现实版“破冰行动”制贩毒案
选择养鸡场作为制毒基地,利用鸡场气味掩盖制毒气味;制毒时燃烧稻草借以混淆气味,并且挖井排放制毒产生的污水;开豪车、住豪宅,将家族拉入伙……
12月2日至3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潘某、陈某兵、陈某等21名被告人涉嫌贩卖、制造毒品罪一案。该案涉案毒品476公斤,警方现场查获制毒原料9000余公斤。庭审过程中,共有23名律师出庭为被告人辩护。该案也是公安部督办案件,系近年来我省侦破的规模最大的制毒案件。
一条线索牵出“破冰行动”
这起重大案件的侦破,源起2018年宜昌警方获得的一条线索“宜都、枝江等地有大批量冰毒出售。”禁毒民警在侦查中发现,宜都籍涉毒人员肖某长期从仙桃市购买毒品运至宜昌贩卖,并与汉川籍男子陈某兵来往频繁。
2018年8月初,当阳警方立案侦查,并安排办案人员奔赴仙桃、汉川等地开展侦查。
年近花甲的陈某兵,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但其与家人、亲属皆住豪宅、开豪车,出手阔绰。
警方调查认为,陈某兵有重大贩毒嫌疑。
民警进一步侦查发现,陈某兵及家族成员曾频繁出入仙桃市某养鸡场。当侦查员进入现场时,空气中依然弥漫着难闻的化工气味。警方通过提取鸡场排污口泥土的送检报告确认,这里曾经是冰毒的制作场地。
随即,这个以陈某兵为首的家族式制毒加工窝点浮出水面。
汉江边的“制毒工厂”
根据前期侦查的结果,民警基本掌握了这个家族式团伙成员的长相、住址、活动规律。
此时,警方又获得线索,陈某兵接下一笔“超大单”,并表示做完这单,就金盆洗手。
规模如此大的制毒订单,这次陈某兵会选择在哪里?经过细致摸排侦查,警方发现了位于汉川市某镇、汉江边的一处简陋二层房屋。
2018年9月18日,在湖北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在宜昌、孝感、仙桃等地警方密切配合下,当阳市公安局出动70余名警力展开抓捕。
15分钟,12名参与制毒嫌疑人当场被抓获,其中包括骑着摩托车赶来的陈某兵。警方当场缴获易制毒化学品250余公斤、制毒原材料9000余公斤,扣押涉案资金1000万余元,涉毒车7辆。据悉,警方缴获的制毒原材料可制作3.6吨冰毒,市场价值近亿元。
化工专业的制毒高手
经过对现场缴获的制毒原材料化验,警方发现,其中一项关键的制毒原料,没有列入国家管控的易制毒化学品目录。
作为仅有初中文化的陈某兵,他的这套新型制毒工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通过突审,一个隐藏在陈氏家族制毒、贩毒团伙背后的“制毒高手”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陈某兵的儿子陈某和朋友潘某一样好逸恶劳。两人苦于手中无钱,便想到通过合伙制毒非法获利。潘某虽不学无术,但他的哥哥潘某甲大学毕业于化工专业。在弟弟的怂恿下,潘某甲提供了一套制毒方法,可是花费12万元,却未能获得成功。
2016年,潘某从哥哥那里得到另一种新型制毒方法,随后利用网络购买原材料,和陈某等一起制毒。这一次,他们成功制作出了冰毒。
家族式制毒团伙
很快,该团伙创立了制、贩、运、销一条龙的家族式制毒团伙。
陈某兵专门选择本身带有难闻味道的场所,用来掩饰制毒产生的气味;或者选择偏僻地段,在制毒时燃烧稻草借以混淆气味;在制毒时设专人在场地附近盯梢,一旦发现有陌生人靠近,便上前盘查或是进行驱赶。
庭审中,公诉机关指控,自2016年以来,潘、陈两家先后邀约家人、朋友共制毒9批次,制造贩卖冰毒476公斤,获取了大量毒资。本案警方共查扣涉案银行存款、车辆等价值1000余万元。
据了解,因被告人人数众多,案情重大、复杂,本案将择期宣判。
来源:湖北日报 宜昌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