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毒品之治的中国方案
中国青年人如何预防毒品?
中国政府毒品治理有何高招?
各国如何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建无毒社会……
11月25日至29日,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6个国家的30余名青年大学生到访中国四川。
大湄公河次区域毒品预防教育青年访学活动现场。
此间,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机制框架下,上述国家毒品预防教育官员代表及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亚太地区办官员,与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同仁一道,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毒品预防教育青年访学活动。中国禁毒报记者一线跟团,与来自各国的青年和官员面对面、深入交流互动,共同解构中国毒品之治的四川样本。
全民禁毒:禁绝毒品的中国态度
“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不忘‘东亚病夫’耻辱,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我保证:终身不吸毒、不贩毒、不制毒、不种毒,积极投身伟大禁毒人民战争,为国家禁毒事业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这篇振聋发聩的“禁毒誓词”,被镌刻在成都市成华区禁毒预防教育中心的一整面墙壁上,与门前万年场街道禁毒服务中心的宪法宣誓台里外呼应,庄重而醒目。
“这里是社区群众日常游玩打卡的地方,也是我们街道开展各类法治宣传的重要平台。”11月26日上午,万年场街道办工作人员向到访的各国青年和禁毒官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禁毒工作没有旁观者。成华区整合有效力量,实施禁毒全民预防、平安关爱、无毒院落创建、主要街景打造和禁毒安保‘五大工程’,让群众牢固树立禁毒思想防线,积极支持和投身禁毒事业中。”
在这个嵌入在社区居民身边的毒品预防教育中心里,禁毒知识光影长廊、毒驾场景模拟器、吸毒危害VR魔镜、禁毒法规政策墙等一应俱全,各国青年不忘现场体验,零距离感受来自成都和四川的全民禁毒氛围,还纷纷在“禁毒有我”智能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笔迹”,传递合力抵制毒品的共同信念。
从社区群众的热情参与,到一线社会工作者的细致介绍,再到各级禁毒工作者的政策阐释,各国青年代表和禁毒官员关于“如何动员普通公民接受毒品预防教育,进而参与禁毒”的提问一层层被解答,对于中国政府倡导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预防为先:毒品治理的青春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古代先哲的教育理念延续至今。11月26日,各国青年和禁毒官员访学团深入成都华西中学校园,零距离感受这所百年名校拓展禁毒预防的教育氛围。
从一棵银杏树的成长,到一个绿化景观的微缩生态,再到校园文化的传承,华西中学党委书记文波娓娓道来,引导访学青年和禁毒官员深度了解成都中小学扎实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鲜活经验。
一本好教材、一位好老师、一堂禁毒课、一名志愿者、一间展览厅、一个好机制……华西中学坚持守正创新,让一代代的学子赓续“无毒校园、无毒家庭、无毒社会”理念,回归家庭、走向社会,贡献着社会正能量。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动情讲述,也深深感染着各国访学青年和禁毒官员。
次日的访学课堂,搬到了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社团禁毒文化节现场,一场青春的聚会在此上演。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四川省宜宾市,正云集着全省百余所高校社团的青年代表。
大湄公河次区域毒品预防教育青年访学活动现场。
今年,大学生社团禁毒文化节聚焦“远离药物滥用·共塑无毒青春”主题,以歌曲、舞蹈、情景剧、非遗文化、科技展示等多种形式,反映禁毒工作成效、禁毒志愿者精神、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等内容,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守使命担当、守护无毒青春的朝气和决心。
此间,国家禁毒办有关负责人受邀到会指导并为轮值高校授旗,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团省委等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指导,省内高校负责人纷纷现场助阵,为青年学子加油助威,政府与社会力量凝心聚力,共同营造了良好的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和学习氛围。
在文化节现场,驻足在非遗元素禁毒文化“市集”,领略着禁毒高科技产品技术应用成果,倾听着当代中国青年学子的禁毒心声,各国访学青年和禁毒官员表示,充分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国禁毒事业的不竭动力。
科技赋能:禁毒斗争的新质战力
11月25日,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里人头攒动。毛发验毒、污水监测、毒情研判,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禁毒技术应用场景,成为本次访学交流互动的重要一环,为各国访学青年和禁毒官员揭开了神秘“面纱”。
大湄公河次区域毒品预防教育青年访学活动现场。
“通过污水采样分析和谱图筛查,能够精准识别可疑线索,助力禁毒一线开展溯源核查和案件侦破;利用毛发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禁毒民警快速准确甄别涉毒违法犯罪,提高办案效率;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多项科研成果已服务实战应用,成为禁毒打击工作的新质硬核力量……”该中心科研人员向来访代表详细介绍着。
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现已建成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5个分中心,构建了“1+5+N”毒品实验室体系。“这里是全国部署的五个区域分中心之一,集毒品检验鉴定、毒情监测预警、禁毒大数据研判等功能于一体。”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始终严格按照‘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标准,致力建成‘立足四川,覆盖西南,辐射东南亚’的国家级重大禁毒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平台。”
毒品是全人类公敌,四川之行带给各国青年的思考不断升华。在5天的访学交流时间里,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官员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机制下,设置了现场观摩、实地游学、课堂讨论、标准研讨、成果分享等环节,组织各国青年代表,聚焦毒品预防教育、化学品管制、毒品检验分析等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分享参与禁毒工作经验,互相启发思考,汇聚成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的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禁毒报